
在10月18日举行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黑芝麻智能产品副总裁丁丁作《全“芯”构建全场景智能新生态》主题分享。他指出旭胜配资,黑芝麻智能继续深耕端侧AI计算,拓展三大应用方向:通用端侧AI推理。智能辅助驾驶以及机器人领域的大小脑融合场景。
丁丁说,从端侧来看,从PC到手机再到新的AI阶段,过去10年AI的端侧计算终端设备市场规模非常大,再往后看应用,AI在端侧落地的一个重要市场无疑是辅助驾驶。
丁丁透露,在汽车智能化应用赛道上,高速NOA和高频通勤辅助驾驶是最主流的应用市场,产品算力规划基本在50~100T,500T是目前正在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再往后上千T也可用于支持无人驾驶。
他提到,过往行业受算法本身的限制,更依赖于硬件本身,比如通过制程上的进步来提升芯片性能。然而,过去10年间,算法有了突破,推动芯片有了很大变化,在大模型时代,则通过软硬结合规划下一代产品,这分为四个力的维度,包括算力、智力(算法)、存力和数力(数据)。
由于制程方面也有很大突破,算力本身不是特别大的瓶颈;算法层面,中国和全球并驾齐驱;从存力角度,存储芯片发展也很快。除了本身硬件能算得多快旭胜配资,丁丁强调,在数据搬移的传输上,实际也极大会限制计算性能,整个行业在数力上还不具备特别强的竞争力。
丁丁说,下一代产品规划上,除了算力本身,黑芝麻智能芯片也在着重考虑,如何用一些更好的互通互联技术提高整个芯片与芯片组之间效力的问题。
黑芝麻智能看好的第二大应用场景是智能辅助驾驶,围绕A1000家族和武当C1200家族,芯片已经在东风系、吉利系和一些新车型“上车”。
车企在跨域融合中往往面临安全与成本难题。黑芝麻智能最新提出“安全智能底座”,推动电子电气架构向“舱驾一体”迈进。
该方案以C1200系列芯片为核心,将车身控制、仪表、基础辅助驾驶、车内通信等标准化功能高度集成于单一芯片,作为通用底座适配多车型平台,大幅降低开发和物料成本。而影音娱乐、高阶智驾等个性化功能,则可通过额外芯片进行灵活拓展,实现标准化与个性化功能的解耦,助力车企高效应对市场变化。
丁丁进一步介绍,智能化整体迭代速度非常快,预研一年、开发一年,第三年就要换代,这对于整个产业链上的各环节都不是很合算,投入费用比较高,而平台也没有充分发挥好它的经济价值。
“比如,L2的智驾不需要高阶,我们把高阶标配的的功能也全部融合到一个芯片,对车厂来说,可以跨代使用、跨车型使用,既可以把它用在低配型车上,也可以把它用在高端车上,把时间拉长来看,这可以给车厂省很多钱,不需要每一次高通、英伟达推一款芯片,所有人都重做一遍。”丁丁说。
他还提到新一代A2000芯片及其搭载的“九韶”NPU架构,这是不同于业界常见“小核叠加”路径的大核设计,显著减少多核间通信与同步开销,大幅提升实际运行效率,“现在一些实测数据,从实际发挥的角度,已经达到全球行业领先竞品的水平。”
此外,黑芝麻智能也关注下一个爆发的行业,最典型的是对AI算力有比较强需求的机器人场景,围绕具身智能机器人,黑芝麻智能规划了大小脑的解决方案,新一代A2000系列面向算力需求比较大的领域做“大脑”,用C1200系列做“小脑”。丁丁说,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也非常像汽车产业,电子电气架构将有诸多地方需要改善。
最后,他表示,过去5年,是黑芝麻商业化落地阶段,在此过程中,并不追求一定要全栈,但非常重视生态建设。
南方+记者 郜小平旭胜配资
诚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